湖南安全教育网
您当前的位置是:学习园地 > 写作园地 >

风正帆悬浩荡行——传家风,促党风 作者:双峰县锁石镇特佳学校 陈敦旭老师

编辑:   发表时间:2019-08-03 09:04:38    来源:湖南安全教育网   浏览数:0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习近平总书记对家教和家风建设有许多论述,如“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等等。这些重要论述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家风文化,弘扬了党的家风建设传统,赋予了家风家教建设新的时代内涵。那什么是家风呢?这值得我们去认真的思考。
 
    说到家风、家教,我们双峰有一个名人,每次一提到他,我总是激动万分,心潮澎湃。因为他和我出生于同一个乡镇。没错,那个人就是曾国藩,曾国藩出生于双峰县荷叶镇。他的家书,家训更是流芳百世,一直被后人学习与传承。他家教中的精神涵盖了许多方面,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四个点。
 
    一、爱读书,他嗜书如命,甚至读瞎了一只眼睛,曾国藩八岁读《四书五经》,十四岁读《周礼》《史记》,但其本身并不是一个天资聪慧的人,有这么一个故事,老师布置给他一个背书的任务,到了睡觉时间了,曾国藩还在苦读,藏在房梁上的小偷本想着他背一会儿,睡着了再去偷东西。可谁知曾国藩背了大半个通宵都没有背会,连小偷都背的滚瓜烂熟了,小偷气愤地把书一摔,说:“都笨成这样了,还读什么书啊?”他东西也不偷了,便扬长而去了。他考举人,两次落第,第三年才好不容易考上,在落榜之后,返乡途中把自己身上仅有的一百两银子买了一本精装的《二十三史》。也正是在那时,他立誓不可一日不读书。他教育后人“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还记得小时候去曾国藩故居,他的藏书楼地处偏殿一隅,站在上面仿佛可以感受到当时曾国藩读书时的情境,感受着古色古香,当时我便暗暗决心,一定要像他一样多读书。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我愿做一个爱读书的人,读书使我长知识,读书使我明事理,读书使我快乐。
 
    其二,勤俭节约之风,曾国藩说:“古语云,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然吾观之,衣亦不如故也。”他最好的一件衣服便是那天青缎马褂,这件衣服只有在新年和重大庆典的时候才拿来穿,三十年了,还是和新衣服一个样,他有一个称号“一品宰相”,那是因为曾国藩吃饭简单,每顿饭都只有一个菜。同时他教育子女勤俭节约,儿子娶妻,闺女嫁妆均不超过二百两银子。甚至连自己的后事也是简单了事。虽为官,却不贪。虽富足,但不奢。他犹如我心中的一尊神,时时刻刻我都被他吸引和影响。
 
   其三,孝悌之道,曾家是讲孝道的大家族,这一点从曾国藩的父亲身上就有体现,曾国藩祖父久病多年,想要什么东西,就只能眨眼睛,皱一皱眉头,每天夜里要小便五六次。但是他的父亲照顾祖父非常细心,从不埋怨,帮他弄大小便,帮他洗内衣裤。曾国藩在北京时,通过别人知道母亲想要买一个丫鬟,就赶紧写信表示了支持。当时口袋里也没有多少钱,但是他还是节约给母亲进了五十金。曾国藩在家书中也常常提到给家里寄阿胶,因为阿胶对老人,妇女都是极好的补品。
 
   其四, 他自律到极致,曾国藩有记日记的习惯,他每天都写,日记的内容也大都是反省自己过错的,在日记中他经常骂自己禽兽不如,丝毫不给自己留情面,他以此来警告自己。同时他也推崇静坐的方法,“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静坐不是为了耍帅装酷,而是为了修身养性,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慌,不躁。有这么一个故事曾国藩去拜访易作梅,正是下雨天,易作梅不在家,曾国藩就在客厅等着。易作梅回来时,他非常的吃惊,因为地上只有两个脚印,在这两个多小时里,曾国藩坐在座位上一直没有走动过,他的耐力,定力,自律能力都让人为之惊叹,不得不服。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指出:抓作风建设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加强党性修养,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弘扬清正家风,促进党风政风。
 
   在双峰县荷叶镇还有一个传奇家庭,一位妇女培育了四个共产党员,他们家的家风是“献身革命,忠党爱国”没错,他就是女革命家葛健豪。50岁的葛健豪带着儿子、女儿还有一个4岁的外孙女,一家三代进了湘乡县城寻求新知识。她五旬求学长沙并伴子女赴法勤工俭学,被传为佳话。当时舆论界称誉她是二十世纪“惊人的妇人”。 她热衷于女学教育,两度主办女子职业学校;善于教育子女,并积极支持子女从事革命。在他的带领和影响下,儿子蔡和森,媳妇向警予,女儿蔡畅,女婿李富春都是非常优秀的共产党党员。
 
   下面我们来说说蔡畅和李富春的故事吧,蔡畅一生克勤克俭,艰苦朴素,坚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他和李富春决定把省下来的钱,除适当资助身边的工作人员外,全部存入银行,日后当作党费。在老伴去世后,蔡畅先后交了十三万元的党费。他对子孙后代要求也极为严格。外孙李勇说在他上学时,每周外婆只给他往返一趟车的车费5角钱,为了省出五分钱去买冰棒,不得不步行几站路。对国家,对党,对人民从来都是无私的,慷慨的。在自己的子孙后辈身上却从不浪费一分钱,这就是蔡畅。
 
   兄长蔡和森在革命事业上更是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是第一个提出“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的人,是党的创始人之一。在国共合作中,蔡和森支持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但强调应保存党的独立性。1918年,蔡和森和毛泽东等人成立新民学会,这是五四运动前成立最早的革命团体之一。1925年,他参加m了五四运动。1924年,蔡和森在上海出版了《社会进化史》。该书是中国人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写成的第一部社会发展史,是此类著作的奠基之作。
 
    蔡和森同志离开我们已经84年了。他为之奋斗的革命事业早已取得历史性胜利;他追求的富国强民梦想正一步步变成现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我们要学习蔡和森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匡复中华的责任担当、爱国爱民的炽热情怀、上下求索的创新精神,在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征程上,攻坚克难、勇往直前。
 
   从蔡氏一家的家风传承中,我们不难看出家风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革命人,一代又一代的子孙后辈。如果没有好家风的传承,自然培育不出这么优秀的党员领袖。也正因为有这么优秀的领袖中国共产党才经久不衰,日益团结壮大。
 
   所以说不管是家风中的勤俭节约,自律自强也好,还是党风中的无私奉献,清正廉洁也好,都是我们必须坚守的精神品质和道德底线。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重任,在做好自己的同时,还要教育好孩子们。学校教育只有和家庭教育、党风建设紧密结合才能塑造出更好的人格。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阐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旨在提高全民素质。党员作风,家风起领头作用,我也希望大家和我一起关注家庭教育,重视家风建设和党风建设。让我们为国民素质的提升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特佳学校 陈敦旭

责编:涂金萍

  • 黄航作品选
  • 长沙五丰村开展国防教育宣讲活动
  • 儿童安全事故频发,家长切记要提高安全意识,时刻加强安全教育
  •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估指南》
  • 2023年国家安全教育宣传内容
  • 广东幼儿园6死1伤案件:这些保命方法,希望孩子永远也用不上
  • 医院食堂盒饭被曝吃出鼠头?当地通报:属实
  • 近期多人被这盘菜放倒,紧急提醒→